孟津不翻在當(dāng)?shù)厥且坏烂〕?。?jù)說是由王鐸從宮廷御膳房里帶出;是一種薄而小,放在燒熱的鏊子上不用翻動即熟蘸汁或入湯而食的綠豆制品。
孟津不翻以上好的綠豆為原料,經(jīng)一夜浸泡、漲發(fā)、去皮,磨成豆糊狀,加入雞蛋、食鹽調(diào)制,而后盛在特制的鏊子內(nèi)用火煎烙而成。因烙時不需翻個兒,故而得名“不翻”。不翻色澤金黃,質(zhì)地虛騰,既爽口又富有營養(yǎng),極受老年人和兒童歡迎。
烙不翻得用專用的鏊子,把鏊子燒熱后,抹上油,舀一勺綠豆糊往里一倒、攤勻,蓋上鏊子蓋,片刻工夫不用翻就熟。不翻很薄,一般是蘸著兌有大蒜、姜、柿子醋、花椒水、丁香水、大茴香水、小茴香水、芝麻醬、小磨香油、醬油等十余種調(diào)料調(diào)制的汁水吃,也有的將兩張不翻兒疊著放在碗里,澆上一勺滾燙的骨頭湯,放些事先煮好的黃花菜、海帶絲、木耳、粉條之類,倒上醋,灑上胡椒粉,做成酸辣可口,余味悠長的“不翻湯”吃。兩種吃法均滋味醇正,清香可口,非是一般小吃可比。
還有種說法:不翻的得名緣于孟津小浪底。
小浪底位于黃河中游最后一段峽谷,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未修建前,此處有八里胡同,是黃河中游最狹窄、最危險的一段,兩岸高山對峙,風(fēng)高浪急,在其中行船打魚十分危險,屢有翻船事故發(fā)生,遇難者常常連尸首也找不到。因此,當(dāng)?shù)孛耖g有許多忌諱和風(fēng)俗,比如吃魚時,不能吃完一面翻過來吃另一面,而是要把魚頭和脊骨一起剔出再吃下面的肉;還有不準把水瓢扣著放,忌說“翻”、“煤”等詞語。不翻,于是就成為舊時船家的干糧。這種傳說不管真假,無非也都是為了討個吉利,希望能太太平平,不要翻船出事。
不翻現(xiàn)在已是孟津當(dāng)?shù)氐囊环N風(fēng)味小吃,在縣城有多處攤點,凡來旅游的人們都會品嘗一二,以餐口福。
(李豐雷)